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台灣國語


由於語言接觸的結果,很自然地,台灣國語從台灣的本土語言吸取某些詞彙。除了國語本來就缺乏的台灣文化和生活用詞之外,還有大量台灣本土語言(主要是台語)的流行用詞。有些台語流行用詞,在台灣國語也能找到同義的用詞,但是因為這些台語用詞非常活潑,講起來很生活化,為了文字表現上的生動,就用漢字寫了出來,有人再用國語來念,慢慢就融入了國語詞彙。


比如說,在議會上有人罵別人「壓(鴨)霸」(不講理),商店裡則寫著「大俗賣」(從文意來看應為大淑賣之訛誤,淑者好也)的招牌,獎券開獎時則傳來一片「槓龜」聲。有些台灣國語的新詞彙是從電視節目學來的,如黃俊雄布袋戲中的人物用語活潑,也造就了台灣國語的某些用詞,譬如說所謂的「藏鏡人」(躲在後面操控的惡人)、「秘雕魚」(畸形魚)等詞彙。


還有一部分是由古代詞語音變或字變而來,如「兩光」原辭為「囊糠」(孫悟空常罵豬八戒『你這囊糠的夯貨』,現在台灣南部還偶有人說「囊糠」)、「讚」(本字為「」,色好也、通常指容貌或服飾),有些是國語中已失傳的古漢語經由台語回傳如「見笑」(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意為被人譏笑轉意為可恥)。


其他比較常見的借自台灣本土語言的新詞彙,還有「速配」(原辭應為「適配」相稱之意)、「甲意」(中意、原辭可能為愜意)、「衰」、「牽手」、「老神在在」、「搞怪」、「古早」、「透早」、「三八」等等。


此外,台灣一些舊的和新的外來語詞彙,也在台灣國語中使用。比如說「馬殺雞」(massage,按摩)、「秀」(show,表演),還發展出「餐廳秀」、「工地秀」、「歌舞秀」、「牛肉秀」……等等。還有從英語轉到日語,再轉到閩南語,最後再轉到台灣國語的「秀逗」(short,短路,指頭腦有問題)。


還有由日語轉到台語再由台語轉為國語,如「黑輪」(日語「御田」,日本關東煮裡的魚漿製品)、「運將」(日語「司機」)等等,另外由於香港影劇及藝人常在台灣出現,亦可見到一些從粵語而來的字詞,例如「公仔」(玩偶),還有一些由娛樂業新創的辭如「小強」即蟑螂、「機車」是罵人的話。


眷村黑話是早年台灣眷村內流行的詞彙,與一般社會用語有著頗大的差異,這些詞句可能源自秘密幫會的暗語與各省方言,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但還是有少數詞彙由媒體、外省籍藝人帶至眷村以外的地方,並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但一般而言這些詞彙通常被認為缺乏禮數,知識水準較高者不喜歡使用。


如掛:或作「掛點」或「掛掉」指死去、倒下、壞掉;另一意思為幫派、群黨,如「外省掛」。扁:毆打。噱或作「削」,騙取。闊:富有,

如「充闊」:假裝富有。

草:菸,如抽菸則稱為「哈草」。

凱:出手大方,如「凱子」指出手大方的人。

海:大,如痛打稱為「海扁」。

正:或作「正點」,美好、美貌。

馬子:女朋友、女性,如「把馬子」指追求女友。

條子:警察,如便衣警察則稱為「便條」。

梁子:結怨。

婁子:差錯,如出差錯則稱為「捅婁子」。

太保:流氓、不良少年。

晃點:欺騙。

撇條:大小便。

咪咪:胸部。

玻璃:臀部或男同性戀者。

苦窯:監獄,如入獄服刑則稱為「蹲苦窯」。

不對盤:不順眼。

火山孝子:指不顧自己本身的家庭,沉迷聲色場所的人,帶有貶低的意味。


綜合上述原因你會發現,台灣國語形成原因不能全怪台灣人,其一是由於閩客及原住民語音先天上與北京國語不同,其二是日據時代遺留的文化影響,還有一部份是來自於新住民的引進,最重要的原因係由於沒有適當的學習環境及對象,這是一個眾多社會現象、政治因素、國際關係、語言文化干擾……等狀況下自然形成一個全新的綜合語文體系,所以當有人批評你說一口台灣國語時,你不必為此感到難為情,因為他說的也必然是台灣國語(台灣已經不存在標準的北京國語)。

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


蘭陽為官賦



四時行焉,運會交替,天地倫常有綱,居官謀事為眾。

民參時政,舉能為先,翻看諸事作為,數歷任政治人。

祈卛斯民,以抵蘭地,啟篳路藍縷境,吳沙焚香以祝!

呂留侯志,反日組黨,議會設置護台,蔣渭水啟山林。

國遭日竊,依以為鄰,捐地招商富民,陳純精行事聰。

華夏遺風,學豐文采,土地改革先驅,盧纘祥骨風賢。

連年推動,政權還民,廢嚴解禁壯志,郭雨新伏櫪選。

任縣長職,甘氏侵財,內埤漁港弊案,阿炎牢日數百。

縣政於胸,習醫賦詩,修建設闢港澳,陳進東晉百里。

長樹典範,環保民主,永續蘭陽聖地,陳定南青天侯。

垂名青史,文化立縣,童玩藝術傳世,游錫堃創第一。

成前擘劃,賡續經營,發展觀光史頁,劉家守成之舉。

功成諸賢,民習為常,問神走攤搏暖,呂國華縣治奪,

敗環境財,斷文化炊,屠童玩金雞母,民心冀誰掄魁。

伯伯



「伯伯」在這裡是個道地的外來詞,在這裡伯伯並不意味著是父親的兄長,也不意味著泛指較爸爸稍年長的男人通稱,這些身分在這裡不論台客語統稱為「阿伯」,只要是外省籍一律通稱伯伯不論年齡輩分,是對所有外省人的泛稱。

這裡的外省新住民全都是在開發處開墾河川地時屆齡退修,沒跟著部隊遷移而定居於此,農場的人依他們的鄉音唸成「北卑」,由於「北卑」的發音在水車寮人聽來和女子陰部相同,於是這裡人把他唸成「卑北」但發音較短蹙,有入聲字的味道尤其是「北」。

早先他們在水車寮靠東一面開墾、也就是河壩那邊,拾數年的時間將一片舊有的河床地墾成一千多甲農地,陸續退休的老兵,就在農場與水車寮間購地建屋,十幾位緣著農場南面而居,有些就著水車寮北側落戶,我們家左後方,隔著橫路過了菜園的橫圳背後,這一戶附了約五釐地菜園的矮房住著陳、張、黃三位伯伯,跨過他們的菜園緩緩的崁上,有張胡兩位伯伯住在這裡,晚幾年在胡、張兩位的對面又搬來了一位黃伯伯。

胡伯伯結過婚也有孩子,但還沒來得及跟自己的孩子說上話,就從了軍跟著部隊東奔西跑,再也沒回過家,常提起家中的情形,每次說起家人,兩邊的眉毛總是往中間擠,壟起一豎皺坡,短壟頂著三橫智慧的紋,但這壟天門怎麼也頂不出有智慧的辦法,可以讓他回去與家人見上一面,天門上滾落石塊順著鼻咽掉入喉頭,卡住了說到一半的話,這時你可以看到他雙眼彌懵,眼神似乎落到了千里外的故鄉,但這眼神又似乎是望後、看著他腦子裡過去的影像,「胡卑北……胡卑北!」在我的叫喚中他漸漸蘇醒。

「你看看,這是家裡給我寄來的信,我花了一年多安排,等了一個多月才收到的回信,還有這個板栗。」他邊說邊請我吃栗子,又拿出一封家人寄來的信。那年我剛上國中,完全不知道他要花多少精神冒多少風險去安排,將信寄到香港,再從香港轉寄四川,回信循原路輾轉寄到他手上,還附上一小包的栗子。

當我吃著這帶著地瓜味的土栗子時,他只說「好香嗕!」當時的我怎會知道,他臉上的滿足與幸福,是咀嚼著離別的鄉愁、多年養育關愛的父母、青梅竹馬的妻、未曾說上一句話的兒以及家鄉一切記憶的滋味,就是這家鄉的滋味,讓他眼中噙著淚。土板栗帶著一切家鄉的記憶滑過喉頭,滑落胸中閉鎖已久的思鄉海,湧起幾十年來唯一的淚水。


重屋


「重屋」就是將屋頂的舊葺草添加一層新草,以防舊草腐爛漏水


當年水車寮的屋子,大部分用茅草葺頂,用茅草蓋屋頂材料不使錢,只要到河壩那邊選擇一片長得好的,割回家,攤在禾埕曬乾就可用來翻新屋頂,茅草屋頂省錢卻不耐久,每一兩年就得重屋一次,少則五七年多則十來年,屋頂茅草就必須更換一次


詩經小雅莆田:曾孫之稼,如茨如梁。鄭玄注中說:茨,屋蓋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提到:生於窮巷之中,長於蓬茨之下。蓬茨就是蓬草蓋的屋頂水車寮的客家人自中原輾轉遷徙至此,縱使一千多年來萬里遷徙卻仍舊延續著古老傳統,蓋起草「茨」,但他們稱之為「屋」,農場那邊的人雖然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路徑自中原遷移至此,語言也漸漸變一成另一種型態現在的台語,他們較富裕蓋的是瓦屋但他們還稱瓦屋為「茨」


他們在一千多年前自中原分手,各自找尋他們的理想居地,一邊持續了實體的「茨」;一邊保留了語言的「茨」,一千多年後再度相遇於此。


重屋的工作是全村集體參與的,不論是哪一戶人家要重屋幾乎都是一戶一丁的自動前來相幫。陰曆123,神明與祖宗揀選的日子到了,天未亮村子的壯丁陸續到我家,凡是全村動員的工作,媽媽總是照例煮上澎派的早餐,今天當然不能例外,雞鴨魚肉是必須的,雞酒最受歡迎所以一定會有,還有象徵喜慶的湯圓,加上自家菜園子裡的時蔬。


待大家用過餐,日頭也將爬上對門山,這時媽挺著肚子在禾埕邊佈置好臨時的香案,阿叔瞇著眼向神明稟告今天的工作內容,並祈求保佑工作順利、這兩天不要下雨,住在這新屋頂底下的人各個平安健康。

阿叔誦過祝禱詞,率先爬上屋簷,接過阿諒伯遞給他的工具,一步一探的走向屋脊,右手舉著剪子,口中唸唸有詞,彎下腰剪斷第一條竹篾,然後伸直腰剪子再次揚起,又唸了一段禱詞,祈求上蒼給予這一家子健康平安與財富,這次他一口氣將整排脊樑的竹篾剪完,這時身手較俐落便給的人一個個緣著屋簷攀上屋頂。


當初茅草是由屋簷望屋脊一層一層向上鋪蓋,現在眾人自屋脊向下一層一層將他們撥離,被阿叔與叔伯們掀下來的竹栵子與茅草,陸續從屋頂上傳遞下來,體型過於武墩或較不靈便的就站在地泥下,把屋頂傳下來的一切拆卸物堆到禾埕邊的菜園裡,作為壓條的破敗細竹竿與漸漸黑霉的茅草將成為未來菜園的堆肥。


過一些時候屋頂裂出了縫,從縫中吐下天光,日頭吐出的細絲竄進屋內,屋裡的光景漸漸顯現,自外面看進去,不再是先前的朦朧不可辨物,仗著天光陸陸續續的看見左側灶下的大灶與堆積的乾柴。慢慢的茅草被掀除,去了頂的屋子一切物品都清晰可辨,反而不太真切了起來,這時走進屋裡,屋裡像縮了水似的,原來的寬敞不見了,各種家俬只是擁擠的排列在裡頭,原來陽光下與陰暗中的空間有著截然不同的感覺



浴堂



水車寮人稱浴室為「洗身間」或「浴堂」(或作「浴塘」),洗身間算起來是很普通也很切合時代的稱謂,而「浴堂」或「浴塘」就帶著些許的古典味,你可以在國語辭典中查到「洗澡塘」、「澡堂子」、「澡塘」、「浴塘」……等指的都是洗澡沐浴的場所。

「塘」指的是堤,凡有堤岸的都可稱為塘,如水塘、火塘、荷塘、泥塘、池塘、埤塘、堤塘、河塘、海塘……,顧名可知其意,若稱浴塘應該是指洗澡的池子,而水車寮這個窮鄉僻壤,既沒有大宅門邸的氣派浴塘也沒公設共浴所需的大眾浴塘,有的只是各家人築起一間專為洗身的「浴堂」。

水車寮人的浴堂多數只是徒然四壁,有的在壁上釘了幾個掛鉤,有的釘了簡單的木頭架子,共同擁有的就只是兩管水龍頭,與一壁之隔的水倉連結在一起,所以這兒的灶下浴堂水倉三者必定連成一氣,為的是方便汲水。

小時暖水起火這等輕力的必定是屬滿子的工作,阿奎提著兩個錫桶,走進浴堂在水龍頭下盛滿水,兩隻錫桶交替著將水停入大鑊,大鑊停滿水接著就是後鑊的盆頭,大鑊與盆頭都滿了水。拿一捆草結或杈結,擦著一枝番仔火,點著灶孔底的草杈捆子,他不喜歡用火筒,在火煙尚未循著煙囪而上之前,煙常常迷燻他的眼睛,但有時連日的雨潮了柴,不得以還是得用上火筒。火點著後只眨兩眼間就聽見轟隆聲在煙囪那一頭衝了出來。

杈子不耐火火,他趕緊架了幾枝大樵在杈子頂,一邊暖水一邊預翻找替換的衣衫,在浴堂木架子上放好衫褲,回頭再添些樵,穩住火勢,火必須爉到後鑊後盆頭的水才能燒滾,一家人洗身飲水一次暖足。


灶下


天沒光也不管雞啼沒,每一戶的婦人家就起來,目迷迷的還是得向灶下行去,就著燈盞,豆點大的迷濛火光,她必須整治出這一家子的氣力,吃飽肚的男人才能落田。第一戶人家的灶孔裡起了火,另一戶的鑊鏟也跟著動了起來,馬上整個水車寮的煙囪都騰起了裊裊炊煙,不需約定,那個年頭更沒鬧鐘,也沒見人發號施令,每個女人都是媽媽鐘,身上的發條總是繃緊的,不曾上過卻從不誤時,不論歲時遞嬗、晝夜長短的變化,她們總能比日頭準時起牀。

國語稱灶水車寮人慣稱灶頭,灶在人間管人腸肚,每個人艱苦的在田間工作,為的就只是不讓灶裡斷炊,轆轆的饑餓腸肚望它燒出溫飽,是每家每戶最為重要的設備。
灶有神名叫張單,這裡的人稱祂「灶君爺」,是天界派下專管監察人間罪惡,掌握壽夭禍福,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非得要備下豐盛的牲禮,只是期望祂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那年家裡修灶,阿叔還是以連續三個聖爻,取得祂的同意才能動工修造。

阿叔講「灶君爺在每一戶看俺介作為,一家人介好壞全看他登記,到入年假時節,升天報告人間事,決定俺兜明年福禍,望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灶君爺是小神,欠座騎,所以十二月二十三日亥時尾,除了燒香跪拜以外,還要准備一條禾桿扎的草馬,或者紙剪的紙馬燒分灶君爺騎上天。等灶君爺轉來凡間,迎神時節除了燒香,還要焚燒一次草馬或紙馬,係送分灶軍爺轉來介時節騎的。」


龍岬

到頂樓向四面看看,面向右邊看去是美崙山低矮的山崙,鑲嵌在西邊天空之下,夜色中只看到黑色的剪影,邊緣鏤刻出一株株的香思樹影,樹梢外泛著彤雲般的彩暈,連成一脈黑彩相間的吉祥窗花。


沿著窗花慢慢的向左看去,是燈火璀燦的市區,霓虹燈被喧鬧不安的市民擾得焦燥的閃爍著,而那些紅男綠女卻被這閃爍的霓虹激化得更加狂亂,再向左邊越過被霓虹渲染成彩暈的天空,到了太平洋的邊緣,海岸線畫出一道長長的弧,從東南方一直延伸正北方,從花蓮溪到三棧溪出海口,我們被包夾在海中,或者說我們所在的這塊高地凸出在海中形成一個岬。


有此一說,幾萬年前這海岸山脈原來是條龍,美崙山是龍頭,四八高地是伸入海中汲水的龍嘴,花蓮溪這把利劍,將龍頭斬斷,從此垂死掙扎的龍讓花蓮地區千年不得寧靜,地震頻仍。


我站起來伸了伸懶腰,又朝海邊看了一下,雖然月光不是那麼耀眼,依舊可清楚的看見學校科學館頂樓,那裡鋪滿白色的隔熱磚,在這一片灰濛濛的瓦房宿舍之中顯得格外突出,順著視線延伸過去,那一片斑駁的白看來就在海面上,和海面上銀色大道連成一脈。


這幾年所有榮耀都是在這個白色屋頂下的實驗室得來的,現在銀色大道的這一頭是現實的起點,而另一頭真的是心中的理想國嗎?


只要走出實驗室,踏上這條道路,走向另一端就能拋掉一切從新來過?不必再看到勾心鬥角?為了利益相互頃則?其實心中並沒有多大的把握,只是一股氣,不平之氣,一部份只是為了看不慣抱不平!一部分是發現自己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而不願再當別人的棋子而已。


另外一部分則是不明白,為什麼身為人師,為了利益就不需要道德自律,種種事情的累積,不願繼續呆在這裡攪和下去,可卻一直不願意將心裡真正的想法說出來。



連廊梁脊上的散曲



每天站在連廊梁脊上,俯瞰校園景緻有別於地面視覺,看見雲朵逐漸飄移、緩緩向山的那一邊靠近,山邊的雲霧攏聚逐漸飄雨,雨瀑自山邊緩緩移動直到籠罩周身四方,風輕雲動,破雲見日,雲影隨風移,驕陽炙萬物,連廊剪日成影,浮貼在地面,展開一幅全新的圖畫,金烏畫筆逐日增添,柱梁椽栵翌日而愈加豐富,值此正是最繁複而美的時候,再數日草葺頂,一切將歸於簡約。


自連廊看校園,從校園看連廊,換個位置景緻互易,廊頂看校舍在在君璇老師的舞樂中律動、大千老師的爵士琴音中搖擺、與陶笛社的陶笛邦笛交合鳴吟,時而陶笛時而鋼琴時而歌聲間或協奏更有孩子踢踏成拍的律動樂音;看孩子在草坪上打鬧追逐嬉戲、在運動場上打球競技;風輕輕吹動視覺、引領進入完全不同的境地,腦袋裡也呈現出不同的情境。


在廊頂工作有辛苦更有幾許愉悅,潺潺樂音緣著窗口流泄而下,一曲Blowing in The Wind,不像Bob Dylan裂帛般的嗓音,倒像Joan Baez那保有清澈透明溫柔天籟般絕妙高音美聲,樸實無華卻錯落有致,琴音柔和卻函飽滿情感,懷疑學校除了大千老師還有另一位爵士名媛,兩人交替的鋼琴演奏會,一曲曲滴流入耳,是老師服侍辛勤工作的眾人,也唯有廊頂上工作者,才能騰出清明耳根長時間坐立於此,享受這逐日演出的雅音樂舞,也讓連廊在樂聲中漸漸成長,幾何結構解構出帶有幾番優雅神韻的造型。


看過夜宴的人必定有感場景之美,自二三樓憑窗向外看去,馮小剛精心策劃搭建的電影場景出現在人文校園,播放一曲越人歌,依稀可見到無孿站在竹架水澍上習唱,手持魚腸在宣紙上刻劃下『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這漢文世界第一首翻譯而來的詩文,配上竹架修道場。閩國之南,竹林遍野水渠縱橫,渠邊架著竹屋亭台,亭下或浣紗或滌衣或濯足。皇叔奪取皇位,五代十國時期原名王繼鵬的閩國皇子失了勢,為了卻人疑忌避居南疆,鎮日咏歌襲劍,卻避不了新皇的追殺。


自校園看連廊,換個視角則換上一番景緻,一幅幅略異的廊景自窗戶透入各教室;炘正在舞蹈教室看見它如彎鐮的美,素玲自廊頂發現層層疊疊連珠體的結構之美,嘉惠上三樓迴廊發現美麗黃竹架在綠地上跳耀之美,靜漪在連廊服務處預見瓜果攀爬於廊架後的綠廊之美,我則陷入避禍皇子咏歌襲劍的迷幻。


就算不曾爬上連廊,在廊下經過的來鴛說到『好美!數彎弧形的梁,映在寶藍天幕畫出美麗的景,虧得你造出這一彎彎的弧。』許多人陸續的讚美,辛苦彎這十幾支粱時被不慎彈出的竹子砸破頭,缝了六針總算得到代價,同時也不再有人追問『為甚麼要這麼麻煩,大費周章的去自找麻煩,一根接一根的轉角接過去不就好了』冒著被責備延遲工期的風險,就得靠他人的讚美替我挣回一些公道。


好一座連廊結構,一定要將他葺草遮蔽嗎?即興的念頭在所有人的心中萌生,在一場會議中迸出了芽,炘正嘉惠引領出新的議題『廊頂一定要鋪草嗎?』十幾雙手經過七千多條麻繩與竹篾繁複的綁縛後,長繭脫落再長繭再脫落,起水泡結痂脫落再起水泡,在實做中體悟出傳統建築結構之美。


念頭在會議中醞釀出新方案『可不可以不要鋪草?讓全校每個角落都可以看見保留美麗的結構,種些瓜果讓它變成綠廊?』幾番商討折衷,決定留下東側半面不葺草改種瓜果,一半草屋一半綠廊,試試看瓜果綠廊的視覺與避雨效果,日後再視情況決定是否修正。適逢瓜果下種季節,趕忙與湘君老師商量,讓同學來種植瓜果,才兩天老師就排定了『幫連廊穿上瓜瓜新衣』的課程,一群小朋友快樂的種起冬瓜、南瓜、絲瓜、蛇瓜、黃瓜、葫蘆瓜、苦瓜。


消息一經傳出,許多家長陸續送來各色瓜果幼苗豆子、百香果、佛手瓜、香草,蓋連廊還兼作起農耕園藝,永續綠校園一脈相承,正合宜又逢時順理成章的連成一氣。連廊已胃納不下陸續送來的苗株與種籽,打算過幾天啟用典禮後在東側圍籬旁與南側山丘尾端闢出農園,替剩餘的菜苗種籽整畦栽種,還可替餐廳生產瓜果菜蔬,補充健康食材,朝永續經營更進一步。


每天站在廊頂,腳下穿流的人群此來彼往,有人總是行色匆匆趕著上課而去,有人不論趕著上課與否總是庭步徐徐,有人行路間就得要打打鬧鬧不可,有人邊走總是要邊攀折些枝葉,有人行路老是低頭若有所思,有人永遠面帶笑容生活充滿快樂,有人面帶愁容似乎日子是個包袱……各色人等各有千秋。


廊連新舊大樓,站在上面感覺它像座橋銜接兩堤岸,一端在過去一端是未來,一側是傳統一側是理想,堅定的引領方向朝著一個既定目標前進,欲將茫茫眾生渡至彼岸,恰似人文創校精神。


連廊社的同學不見得都喜歡自己選則的社團,經常作到一半就玩了起來,我較隨興不太勉強他們,同學們的最愛是挖洞,每次上課總是詢問是否能夠挖洞,洞挖得夠了,八九年級的同學就要去做樊琦老師帶的步道排水,我較隨性大都順著他們。


有時一些同學不太想做,在旁邊玩耍聊天,只要不離開沒危險也就由得他們閒在一旁聊天嬉戲,但也有同學每次都堅持,就算只剩他一人也要持續做下去。做著做著漸漸不像連廊社,工作內容有連廊、農耕、排水、美化,倒有點像永續校園社團,其實這樣也不錯。


有些人本來只是路過,經不起素玲的言詞誘惑,捲起衣袖撩起褲管,或爬上馬椅或跨上屋粱,展開難得的連廊體驗,經素玲攢促引誘而來的工作者,少說二三十人,有人純體驗有人做出興趣持續投入營建,大家共同努力,連廊雛型漸漸的完整,接下來就要葺草,依照新變更的計畫葺草換回原先的芒草,換成芒草工程較簡易材料也較省,但不論如何總是得做才會完成。


舊話重提,希望有空的人能來協助,本週六日我要上台北開兩天的全國民間環境會議與能源會議,少了兩天的工作量,希望這兩天能有人來協助補足進度,趕在下週三下午的啟用典禮前將草鋪完,更希望大家能來參落成啟用加典禮,當天備有糕點供大家享用,讓我們一起熱鬧慶祝半年來努力的『玩成連廊』。




建請取消純精路路型變更案說帖

一、前言

羅東純精路因週邊商家向立委陳情,認為路型不當使得車流過快且鮮少駐留消費,並造成車禍頻仍,於是立委責成公路局研擬出將快慢車道林蔭分隔島移除改置中央分隔島,並爭取1.5億元改善經費,此案一出輿情嘩然,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愈熾。羅東觀光小鎮發展協會曾於37舉辦「純精路的美麗與哀愁」公民論壇,與會者在會中各抒己見,支持採中央分隔島的鄉親對有關交通安全、商業利益的問題雖有質疑,但認為應維持現狀的代表其實也提出不少改善的方法,宜蘭縣環保聯盟從各方提出的問題與環境保護及維護自然生態的觀點,提出我們的看法。


二、陳情者所持事由

民眾陳情要求變更主要理由有『交通安全』、『商業收益』、『遮蔽路燈號誌』與『落葉阻塞排水』等項。


三、關於交通安全

(一) 造成車禍頻仍問題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數據顯示車禍肇因於安全島與路樹,問題顯然出現在路口,就該由調整路口動線、號誌相位設計等問題著手,罪不在路型與路樹。

(二) 路樹遮蔽號誌與路燈問題既然號誌被路樹遮蔽,就該適度修剪,才能使交通號誌達到應有功能,而不是大費周章的移樹改路。


四、關於商家生意欠佳

(一) 關於商業部分所持理由為影響收益,商家收益欠佳可能有眾多原因,怪罪給路型確實有欠公允,其原因可能有都市規劃、商圈形象塑造、全面性經濟景氣、商店本身經營與特色營造……等問題,政府單位應詳加查明真正原因,提出因應對策,而不是未經詳查或僅經公路單位就認定為路型問題。

(二) 從世界趨勢與台北經驗來看我們反觀世界各大都會的金融、休閒商業大道若不是在林蔭大道上就是正計畫變更為林蔭大道,紐約全市營建出350英里的園林大道,將樸實無華的田野動植物世界搬到都市,彭博市長更將其列為主要政績。台北市仁愛路、敦化南路與中山北路莫不商業鼎盛文化氣息濃厚、特色商店櫛比鱗次,遊客趨之若鶩而使商家財源廣進,如此足以證明符合環保的林蔭大道與商機絕對可以相輔相成。


五、從永續環保的立場來看都市規劃

(一)樹葉阻塞排水溝問題將排水不良問題怪罪給落葉以致移路砍樹實屬下策,應該是檢討排水渠道規劃及清潔維護機制是否恰當?也可推廣「樹木認養」的機制,讓商家對其門前的樹木產生關懷與認同感,進而維護其周邊的環境。才不至於以「商機」為藉口去「排斥」兩側分隔島的樹木。


(二)樹木對生活環境的功能樹木對人類生活環境的功能眾多,減碳、去毒、減污、製氧、含水、保土、還原土壤肥力、親善動物、美化環境……功能不知凡幾,一株胸徑20Cm的樹一天吸收4.8公斤CO2、放出3.5公斤氧氣一畝樹林一天吸收66.67公斤CO2、放出48.67公斤氧氣除了CO2外、樹木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二氧化氮……等等有毒氣體。

130年的樹木產氧價值187200美元防止空污37500美元增加土壤肥沃力18720美元涵養水源22500美元加上其他功能共117600美元,等於四百多萬台幣的產值。從上述資料看來純精路的樹木已經對替我們創造了許多社會利益,留住它們,它們將會持續替我們創造更多利益,絕對不是負擔。


(三)移樹改路將帶來傷害與損失關於林蔭大道的永續環保價值,30年的路樹得來不易,如果是因為路燈被樹木遮住就要移樹,實在是本末倒置,應該去改善路燈與照明,最多可以適度修剪樹枝,根本不必大費周章移樹改路,移植老樹既費時間又耗金錢,機具開挖也會製造大量汙染,而且眾所皆知大樹移植存活率極低,不但不符經濟原則更是大開環保倒車,實在有辱環保聖地之名。改成中央分隔島後,樹木勢必減少一半,樹木與商家距離愈遠,缺乏樹木阻隔與樹葉吸附潔淨,煙塵必定增加,鎮日面對煙塵與廢氣,商家生意怎麼會轉好?


(四)關於林蔭大道的文化與社會價值一個進步的都市文化保護,除了人文歷史等有形文化財的保護,更應以多元化的角度來看待都市的文化內涵,人類生活的遺跡是文化資產,同樣具有生命意義與存在價值的綠色資源,在重視環境的今日更是都市文化的一環,對都市文化景觀的形塑有著功不可沒的綠色資源應予以加強保護,一方面保障我們宜蘭可享受到有如歐洲公園般的明媚風景,另一方面是愛惜地球資源,建立環保文化與生活習慣,都市才能永續,才有更開闊的未來。


(五)當初設計林蔭大道的理由我們期待蘭陽鄉親能夠沉浸在搖曳葉影中緩緩而行,聆聽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看著鳥兒安逸築巢嘰喳歡唱,呼吸樹木散發出的芬芳、尋訪特色店家。這應該是當年設計純精路的原始構想吧?我們從眾多售屋廣告中強調林蔭大道即可看出純精路的商業價值。


六、結論

舉世林蔭大道皆興旺為何純精路漸趨蕭條?居高位者該做全面性的檢視與通盤考量,商機是全面性經濟狀況、政府全面性規劃與商家個別經營的綜合結果,路型不是原罪,創造休閒商業的未來,從都市規劃著手才是根本之道。現在慢車道劃上停車格,機車與自行車的行路空間與汽車重疊,擔心碰撞而失去休閒消費的愉悅。

若為了商家利益,反而更要強化其林蔭並輔導商家經營出特色,做好特色商圈規劃,取消停車格、改善機車自行車與行人路權或仿敦化南路增設自行車專用道。林蔭道路已是現代城市經濟發達與永續環保的象徵,立委既然積極爭取經費,目的不外乎改善交通振興地方經濟,何不責成相關政府機關配合地方社團找出成因、對症下藥,將1.5億用來營造出地方特色,甚至將光榮路也改成林蔭道路。細心規畫輔導商家及強化林蔭特色,純精路會是宜蘭人的驕傲,也會成為宜蘭的觀光指標。

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 20094

從公民論壇到提升公民素養


──留下美麗林蔭‧純精路不再哀愁──


文/陳紹奎


宜蘭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


羅東鎮純精路路型變更案,本來要移除美麗的行道樹,在四月三十日東公民召開報告記者會,各相關單位相繼提出尊重公民論壇結論的回應,最後決定留下純精路林蔭分隔島,讓純精路保有美麗,民眾不再哀愁。


這次活動建立的最佳示範,是讓民眾體現了公民參與的精髓。由於本案(公民論壇)的執行,一掃過去社會爭議性議題必得靠街頭運動衝撞的宿命,在抗議布條、抗爭遊行、警民對峙……等耗費社會成本的行動還沒開始出動前,事件可能引發的衝突點就已獲得解套。


政治是必要之惡,時有不足是常態,民眾總希望政府萬能,但這畢竟只是理想化的期待。當政府無法以民眾的最大利益為依歸,甚至傷害民眾利益時人民該怎麼辦?在過去威權時代,『抗爭』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但我們知道抗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有更符合社會利益、社會公義與節省社會成本的方式,而且可以解決問題,那麼『抗爭』就應該可以歸隱山林了。


政治人物是靠民眾的選票而得到授權,讓他治理公眾的事務、或代理民眾制定法律規範,但畢竟政治人物還是凡人,犯下判斷錯誤、決策欠周全、利益私心、違反民意……等問題是必然的。


隨著民主社會發展逐漸成熟、公民素養逐漸提升,政府施政的許多缺失,可以透過公民參與去導正,讓政治人物知道真正的民意是甚麼,舉辦公民論壇即是許多方法之一。像羅東公民論壇結論與出口民調的結果,19%(贊成路型變更)與81%(反對路型變更)的懸殊比率,除非不想再參選,否則政治人物很難跟選票過不去。


羅東純精路路型變更案的公民論壇階段性任務落幕了,但解決的只是問題的衝突點,問題本身依舊存在。希望論壇本著解決衝突的完美經驗,繼續未來的任務。


純精路的問題源自於許多面向,都市規劃、道路交通問題、特色商店街的社區營造、協助建立個別商店特色、地方文化特色的凝聚、永續環保文化的建立、純精路休閒消費品牌建立……等等,現在需要的是積極探究問題的根源,尋找解決的方法,才能讓純精路林蔭大道成為另一個宜蘭人的驕傲。


台灣已屬經濟大國,但在民主方面仍有待提升,過去社會議題從政府不理會民意,到民眾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以抗爭才能得到解決,然後開始有舉辦座談會與公聽會的作法,但這些方式經常成為政府單位為了交代程序的流水帳,往往沒有呈現出人民真正的期望,以及明確條列式的結案內容,也沒有呈現出正反兩方支持者的明確比例,但民間團體舉辦的公民論壇結果報告把這些明確的呈現出來,使得錯誤的政治決定依人民需求改絃易轍。高度的公民素養才能讓國家進步成法治化民主大國,畢竟民眾的公民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靠訓練與操練加以養成,公民論壇即是ㄧ個很好的例子。


羅東公民論壇已立下良好的示範,後續應該可以這個模式讓縣民共同來討論宜蘭縣目前呈現的問題,以及民眾期望縣政執行的方向──蘭雨節是否能取代童玩節、是否恢復舉辦童玩節、綠色博覽會逐漸轉向議題、什麼是宜蘭價值……等等,舉凡公共事務不論教育文化、工商財政、都市規劃、交通觀光、衛生醫療、農漁業與其他一切公共議題,讓宜蘭成為環保、文化、觀光兼備的永續大縣。




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沈懷一

沈懷一 唸台中一中開始寫歌
上台大哲學系 以藝術解放台大為題 參選學生會會長 落敗
住431舍 所有室友及宿舍工友組431樂團


莊子因無米樂而知名 懷一與阿亮製作流浪到淡水
一偉在北藝大教戲劇 camel當中醫開診所......
目前團員各有一番天地 有幾位已頗為知名 詳細內容請看


1997年許景淳的父親參選澎湖縣長 懷一跑到澎湖替他助選 寫了一首 "澎湖之歌"
九二一時 懷一在災區唱歌撫慰災民 在災區一呆好幾個月
做了一首 安魂曲 用虔誠的心 藉著歌聲為這塊土地祈福
創作近三十年 人沒變 寫歌的精神沒變 破鑼嗓子也依舊沒變

乖舛的人生 體會多了 歌的味道也跟著濃郁許多
讓2009年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 頒發河洛語組首獎懷一
無巧不成書 景淳也以 Lubi Lubi 得到原住民語組首獎


當年兩個人同台獻歌助選 12年後他們兩個人再度同台 領取首獎
半輩子只同台兩次 相隔12年是巧遇 還是命定


無三不成禮 黎明以一首 "那ㄝ安ㄋㄟ" 得到河洛語組第三名
我的兩個台灣東西部的好友 居然獲得同一個獎項一三名
兩種曲風迥然不同 同台較藝本就不該 虧得評審還有能力鑑賞評選
網站上沒有第三名的歌 試試湯姆哈克(黎明就是湯姆)的其他歌吧






楚狂之始

楚狂居